close

很多朋友常常問我:「要不要教學?可不可以開課教精油應用的基礎課程或教如何分辨真偽精油?」
很感謝大家如此看的起,但是目前無此打算,原因如下:
.
  1. 精油這門應用科學真的很廣、深,我所學的其實很有限,自己覺得也只是個半調子,不敢教學。專業知識這東西不是只有書上或老師教的理論照本宣科再傳授就好,它需要豐富的實驗和應用經驗才能傳授。常常老師或書本教的,我們在應用時會發現那是錯誤或行不通的,科學是不斷在實驗或應用中發現新事證來推翻舊思維,成熟度不夠時...教學...會誤人。
  2. 一般人都會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通常會信任啟蒙老師,很容易以老師的論述為圭臬,教學者如果專業知識與常識或應用經驗不足,是半熟荷包蛋,對學生不但無益反而有時有害。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很難糾正,現在還有很多理論還在實驗證明當中,也許會發現很多新的論點來推翻舊的概念。如果這時候傳授,以後也許學生會很難改變一些思惟而混淆困惑,這就太不負責任了。

3.精油應用和醫學或藥學不同又有點裙帶關係,它是一種自然療法也是一種養生的輔助療法,很活潑有趣,牽涉的領域很廣泛卻也很嚴謹。它需要對植物型態、農務、植物藥理特性及民間用藥的領域熟悉和有興趣,要有一點對天然香氛的調香藝術天分的特質又要具化學基礎概念,對解剖學、中醫的筋絡理療也得有基礎概念,最主要對植物和這門知識要熱愛,十足的熱誠才能一窺一、二,可能很少人願意投入一生在其中鑽研吧!太辛苦了
它不是我那幼稚園時的外甥女在玩我的精油時說的:【這瓶倒一點、那瓶倒一點,搖一搖、拌一拌就調的很香啊!」她不屑的說:「姑姑妳不用教我,那麼簡單,我早就已經會了,好簡單喔。】這麼輕鬆又簡單。也不是紙上談兵這麼籠統小格,實務經驗很辛苦很累。這幾年從栽植、採集、製作、記錄、反覆實驗,過勞到身體都有點受傷在調養,想要投入的人請三思。要入我們這門和妳們上的課是有很大不同的。


4. 如果要專業的投入很燒錢。很多朋友一直想跟我學,都勸她們不要。用產品就好不要投身其中玩,如果要玩到這種100%純天然植物精油,製作無毒得純天然原料產品,成本很高很燒錢。經濟要許可,家人要支持。如果不是有絕對熱愛,而只是想學一點技巧製作產品銷售,不建議浪費大把鈔票上課,買書或坊間原料依樣畫葫蘆即可。
我常和老師談笑說:如果手上只有二十支以內精油在用,只是消費者。五十支是入門、100支是初學者、150是具基礎應用概念,可以創作。200以上才算半桶師,250支以上,就能有那些特殊精油可以專心學習、盡情揮灑運用以融會貫通,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具快、精、準的水平,真的很燒錢。
如果有興趣玩一玩,可以自己一支一支精油慢慢收集,買書邊看邊摩仿的應用,不用上課也可以有一定的水準喔!

5.一些實驗室的朋友常笑我是現代神農氏。對於很多論述或商業傳銷教學概念,我都會自己實際應用看看、喝看看、吃看看、做看看...親身體驗才知道....有些教學或推廣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賺錢方法,有些是真實知識?才能寫出正確應用知識以傳授。這其實有很大風險,但是如此才能有更正確的精油應用知識與常識。 也因為有親身經驗,才會如此費口舌的提醒各位...要小心...。
6.物質的三態,因溫度、媒介或添加物或環境都會有不同化學變化和型態。這些東西如果不實做,只是用想像或看書本、聽理論...都無法真正了解或記錄結果。單是萃取就有很多專業變化在其中需要記錄,更別說植物的栽植是農業專業、植物型態學是另一種專業、民間用藥是一種專業常識、植物或菜蔬、果實...等等都是,製作產品產生的變化也是。
曾有位朋友拿起精油聞時,很專業的說:這支油含單萜烯、倍半萜醇.....然後放下。我們很是佩服的瞠目讚嘆....好神
知道單萜烯或倍半萜酮、醚、醛的作用及藥理,但不知它是甚麼樣的味道ㄝ!只知道檸檬烯或香茅醛、檜木醇、扁柏醇、大蒜素.....這類最大公約的氣息,真是羞愧得無地自容。
習慣以老師的國外教授教的說:重瓣茉莉帶有比較重的鈴蘭香調,雙辦茉莉只有一丁丁玲蘭香氛,具較重的苦味與澀味,台灣文旦有文旦的獨特香氣微具檸檬的香味......的辨別,不是學單體香的調香,沒辦法聞出化學分子是甚麼味道。
其實,就台灣紅檜漂流木的萃取而言:同一台蒸餾器萃出來的油去做分析,化學成分就會有變化,不同蒸餾器和溫度的變化更大。由此可見,天然精油的化學成分不是單體香或化學合成般是一成不變可背誦的公式,它會因植物成長的土壤中所含的化學成分、其接收的養分、水分、環境溫度與提取的方式、溫度等等而有不同,作用上會有一個最大公約數值,但是仍會因其主體的成分而有些微差異。至於香調,如果是純粹台灣紅檜木頭萃取,是一樣的,不受化學式些微變化而影響。
這些東西....真的無法如此教你,這支油含有...甚麼化學成分。可見我是很不專業的,如何能教學?抱歉!!只好辜負各位的抬愛了!


7.主要的是,知識和能力還沒達到自己的期望,所學真的很有限。再來,只是有絕對熱愛而玩票性質的投身研究,不是專業經營或靠它吃飯,所以可以依自己的性子散散漫漫的隨性做著,不必計算成本與數字,如果把它當飯碗,不知會怎樣?得擔心會不會倒閉,有管銷成本壓力,也許..也就沒有理想了!!
我的個性獨立又很隨性、少幾根筋,真的適合投身知識鑽研不適合商業經營。想起來都覺得很累,所以暫時還是在這版面互相討論,教學相長的互相學習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er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